

以下內容根據北京大學講席教授,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組織與戰略管理系教授 姜鎧豐先生 在“「AI+成就智效組織」為主題的2025人力資源數智化創新峰會”上的演講內容整理提煉而成。
在全球 AI 技術快速迭代與國家“AI+”戰略深化實施的背景下,AI 已成為企業數智化轉型的核心驅動力,AI更是率先在人力資源管理領域普及應用,AI之勢是未來也是現在。
北京大學講席教授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組織與戰略管理系教授 姜鎧豐
AI滲透未來工作的全景預覽
隨著AI技術的指數級發展,人工智能技術必將深度嵌入每個職場人的工作中。據麥肯錫最新報告,在未來五年內,至少有30%的日常工作任務將由生成式人工智能完成。同樣的,根據2025年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未來就業報告》,到2030年,將有更多工作任務由技術完全完成,或通過人機協作的方式完成。AI這場生產力革命正在重構每個崗位的核心能力矩陣,未來的工作方式將發生根本性變革,我們必須要以全新的視角去審視和規劃自己的工作模式。
AI技術持續迭代的無限可能
相較于傳統技術的成熟形態,人工智能技術仍處于動態演進的關鍵階段。我們當前所使用的人工智能工具,相較于未來的發展前景而言僅是初級版本,其迭代周期正以超摩爾定律的速度推進。例如,OpenAI最新推出的4O多模態模型,在圖像生成質量指標上較前代產品提升72%,語義理解準確度突破人類基準線9個百分點,這種顛覆性創新正在重構數字創意產業的底層邏輯,給相關行業從業者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和震撼。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沒有終點,其邊界在持續拓展,這就要求我們時刻保持敏銳,不斷去適應探索,才能在指數級變革中把握確定性機遇。
AI工具效能躍遷的人機協同
人工智能本質上只是一種工具,其最終的使用效果取決于使用者和組織的運用方式。對于組織而言,部署人工智能工具能否獲得理想的成效,要受到組織自身的特征、技術基礎、文化氛圍、員工對變革的接受程度、行業所處行業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企業擁抱人工智能并非一次性的簡單部署,而是一項需要持續投入、深度變革的系統性工程。在這個過程中,人力資源管理部門肩負著重大使命,既要協助企業全面評估人工智能對工作的影響,又要幫助員工順利適應這一變革帶來的沖擊。
當我們從人力資源管理的 AMO 模型入手,通過能力(Ability)、動機(Motivation)和機會(Opportunity)這三個核心要素,從內容維度聚焦于提升員工工作績效。
重新設計工作機會
姜凱豐教授表示:“人工智能正重構百年科學管理體系下的工作分析范式。其核心挑戰在于精準界定人機協同的邊界?!痹趥鹘y認知中,AI難以取代的創意性、精細操作及社交型任務正在被突破。生成式AI已能輔助文案創作、甚至在文化創意產業中邊緣和小說寫手可以利用AI工具構思故事框架;機器人也開始承擔更多驚喜感知和操縱類的任務。
標記現有能力,培養員工的AI協作能力
人工智能正在重塑職場生態,隨之而來的就是人才的能力標準也需要面臨系統性升級。為此,姜凱豐教授的建議是:
第一點:建立完善的人才技能標簽體系
將工作任務進行詳細拆解,并標注崗位所需技能,同時進一步明確現有人才和未來所需人才所具備的技能特征,并為其貼上相應的標簽。這些豐富的人才技能標簽資源,可以幫助企業構建全面、精準的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并實現全面的人才評價,從而實現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將合適的人才安排到合適的崗位上。
第二點:重新審視未來企業對人才技能的需求方向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復合型人才價值會超越單一專家型,對各領域知識都有一定涉獵的人才,在人工智能工具的輔助下,更有可能充分發揮自身潛力,創造出更大的價值。此外,一種全新的關鍵能力“AI力”也日益受到關注。所謂 AI 力,是指個體能夠準確把握人工智能與自身能力的界限,并善于運用人工智能工具提升工作效率和質量的能力。在人工智能時代,能夠掌握正確使用AI工具至關重要。
重構價值評價與分配機智
在人工智能介入人力資源管理的背景下,傳統的績效考核和薪酬管理模式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以保險公司的實際案例為例,公司鼓勵資深銷售人員參與訓練生成式人工智能,期望借此推動業務增長。然而,銷售人員擔心訓練完成后,人工智能會取代自己的工作。為解決這一問題,公司允許銷售人員將訓練出的智能體僅供自己所在團隊使用,并讓團隊共享由此產生的業務價值。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通過建立科學的技能標簽體系,全面記錄員工的工作績效過程,運用先進的技術手段精準分析員工在什么樣的工作節點中使用了人工智能,以及人工智能在任務完成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通過系統創造更符合人工智能時代特點的績效考核和薪酬評價標準。同樣的,在薪酬支付環節,根據員工在使用人工智能工具過程中的角色和貢獻進行差異化考量。進而構建一個更加公平、合理的薪酬體系,激勵員工積極適應人工智能時代的工作要求,實現人與人工智能的高效協作。
在人工智能技術重塑組織管理的浪潮中,軟件服務商正從技術工具提供者進化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伙伴。通過構建"數據-算法-架構"三位一體的技術基座,為企業提供核心管理支撐。
人力資源數字化轉型不僅是技術的應用,更是一種文化的變革。通過推動人力資源數字化,企業可以向員工傳遞數字化的理念和思維方式,當員工在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體驗到數字化的便捷和高效時,他們會更愿意接受和應用其他數字化工具和技術,從而推動企業整體的數字化轉型。而更重要的是人力資源數字化可以基于企業的全場景工作數據進行深度解析,構建精準的崗位勝任力模型與人才技能圖譜;并通過薪酬激勵模型、績效評估系統等,將模糊的人力資本價值轉化為可量化的決策依據;更重要的是,通過垂直領域專用模型的開發,將通用AI的能力聚焦于招聘、培訓等具體人力資源管理場景中,可以更顯著地提升技術落地的精準性。
這一過程推動軟件服務商實現從效率工具到戰略伙伴的角色進化。企業在軟件服務商的加持下,通過人力資源數智化轉型,建立"系統部署-效果驗證-價值分成"的閉環服務體系,以組織效能提升率、人力成本優化度等經營指標量化服務價值,將技術賦能延伸至戰略決策層面。這種深度協同不僅重新定義了人力資源管理的技術架構,更重塑了軟件服務商與企業間的價值聯結,從功能交付走向數智能力共建。
AI時代的人力資源管理,正在從 HR+AI 快速演進為 AI+HR 的結構性范式升級。其本質上是通過技術杠桿放大人的潛能,而非替代人力價值。企業需以動態演進的視角持續優化人與技術的協同邊界,將AI工具轉化為組織進化的“加速器”而非顛覆性變量,才能真正實現從“人力管理”到“人本賦能”的范式跨越。在這場AI動能轉換的過程中,唯有持續進化的組織,方能在技術浪潮中錨定人的價值本質,駕馭不確定時代的確定性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