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智啟新質 效領藍疆”通威農發人力資源數智化創新交流會在成都舉行。來自各行業龍頭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負責人、數智化負責人及業界專家,共同研討通威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新趨勢下人才發展的進化密碼與突圍路徑,為各企業提供可借鑒的人力資源數智化轉型模式。
主持人:
王仕斌 《企業管理》雜志常務副社長
嘉賓:
王祎 西南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博導
李凌峰 通威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部長
張月強 用友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
一、人力資源數智化正在經歷怎樣的變革
王仕斌:從三位嘉賓專業視角來看,近年來人力資源科技領域釋放出哪些行業信號?這些信號對人力資源管理的未來意味著什么?
張月強:近年來,人力資源管理領域呈現三大顯著變化:
其一,眾多企業借助數字化手段,優化人才管理全流程,實現更科學的人才篩選、培養與使用。
其二,在全球范圍內構建數字化人才供應鏈成為新趨勢。
其三,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如何運用AI技術提升員工服務體驗、提高人力資源管理運營效率、加強組織能力建設,以及通過精準的人才策略提升人才管理水平。這些都成為企業關注的焦點。
王祎:人力資源的轉型,首先是管理的對象——人的變化。
一是認知的改變。技術的深度滲透,不僅改變了工作環境,而且重塑了人的行為模式、認知方式與溝通習慣。這就要求人力資源管理者深入思考并積極應對。
二是人力資源手段的改變。在AI技術加持下,人力資源管理手段逐漸向無形化轉變。
三是組織管理模式的改變。AI技術的賦能使企業管理模式從傳統的控制、監督,向賦能、激勵和激發員工潛能方向轉型。
四是人力資源管理價值的改變,人力資源管理更應體現在與業務的深度融合,為業務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李凌峰:企業的追求一是活下去、活得好、活得久,二是企業處于不同發展階段,面臨的核心問題各異,或生存危機,或發展質量瓶頸,或持續經營挑戰。
組織能力就是幫助企業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而人力資源管理需圍繞企業需求,借助業務創新與技術賦能,助力企業提升組織能力,實現可持續發展。例如,“AI + HR”的融合應用,能夠提升組織能力,助力企業熬過冬天、活得更好、活得更久。
二、企業推進人力資源數智化容易走入哪些誤區
王仕斌:在人力資源數智化升級過程中,您認為企業需要關注的關鍵點是什么?為什么?
張月強:在數智化進程中,管理者對人力資源管理存在三大認識誤區。
誤區一:數智化局限于人力資源職能本身
部分企業將人力資源數字化局限于其職能本身或管理的數字化升級,忽視了其提升組織能力的核心價值。
誤區二:局限流程應用導致數據挖掘不充分
在業務流程規范化向數據驅動、智能化轉型過程中,管理者往往過度關注工作流程,而忽略了對數據價值的充分挖掘。
誤區三:走入唯技術論或唯業務論的極端
部分企業走向極端,要么“唯技術論”,盲目夸大技術作用,認為技術可以解決一切問題;要么“唯業務論”,忽視技術對業務的引領與優化作用。事實上,無論是從組織能力層面,還是從數據應用層面,技術與業務都應相互支撐、融合發展,共同服務于企業戰略目標。
三、如何把握關鍵要點,成功推進數智化升級
王仕斌:剛才我們更多講的是過去和現在,下面我們關注實踐成果與未來挑戰。結合行業趨勢,各位嘉賓認為未來企業人力資源數智化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么?實施階段有哪些關鍵點?如何應對?
李凌峰:企業作為商業組織,技術與業務融合的最終目標是推動經營發展?;诖?,企業在推進人力資源數字化時,需要把握三個關鍵要點:
首先,要以開放的心態積極擁抱數字化浪潮,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其次,需精準定位企業所處發展階段,明確當前亟待解決的核心問題;最后,確定推進策略,“整體規劃、小步快跑、快速迭代”,整合各方資源,在實踐中不斷學習與優化。
張月強:數智化升級有三個關鍵點:
一是管理者認知升級,在信息化時代,企業多采用還原思維,將既有流程轉化為信息化連接方式;而在數字化時代,要有變革思維。
二是做好頂層設計,管理者要明確數字化的目標、策略、方法和工具。
三是數據運營思維,企業通過數據來識別人才、提升組織能力。
王祎:補充一點,在人力資源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當冰冷的技術需要在一個有溫度的場景中應用時,企業需要平衡兩者的關系。
四、企業如何落地AI+人力資源管理?
王仕斌:對企業而言,如何推進AI技術在人力資源領域落地?
張月強:在AI落地過程中,有三個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礎。
第一,要有適合企業的新一代管理軟件,來解決流程變革、數據優化等問題。
第二,數據作為AI的核心生產要素,企業需全面做好數據治理、規范數據標準,并系統開展數據生產、加工及運營等工作;
第三,企業級AI不同于通用的大語言模型,企業需要基于通用大模型,構建符合自身業務需求的垂類模型,以實現精準應用。
王祎:對企業而言,要明確應用AI的目的是什么。落地AI應用需從明確目標、構建戰略和提升認知三個維度展開。
第一,企業必須清晰認知自身引入AI的目的。AI具備多元能力與豐富應用場景,價值層次也各有不同。企業應結合當前發展階段,精準定位AI應用的核心目標,避免盲目投入。
第二,在明確目標后,需從頂層設計出發構建AI戰略,包括確立AI在企業內部的應用愿景,明確其價值體現,規劃實施路徑,選擇適配的技術、方法論及框架架構 。
第三,企業作為人的集合體,員工對AI的認知與接受程度至關重要。過往企業信息化、數字化進程中,常出現系統上線卻未充分發揮價值的情況,在AI應用推進過程中,企業需吸取經驗,重視員工層面的引導與培訓,確保AI技術真正落地生效。
李凌峰:進一步深入探討企業AI應用,還需關注三個關鍵要點。
其一,以終為始,明確價值。企業需清晰回答引入AI的初心,明確其解決的具體問題。若無法厘清核心目標,單純聚焦技術層面的投入,無疑是本末倒置。
其二,區分量變與質變。AI的應用既可能帶來效率提升等量變成果,也可能引發業務模式、管理范式的質變。企業應根據不同領域的需求,合理規劃實施策略,對于帶來質變的領域,需以變革性思維推動,而對于量變領域,則可通過深度應用實現提質增效。
其三,聚焦人力資源場景化應用。在組織層面,AI可應用于績效評估、人力成本優化及決策支持等場景;在人才層面,可用于員工關懷、激勵賦能等。尤其在當下競爭激烈、企業需嚴控成本的環境下,更應將AI應用置于企業整體系統與人力資源系統中綜合考量,確保每一項投入都能產生實際效益。
五、從通威實踐看企業數智化轉型的價值與啟示
王仕斌:通過李部長的介紹,其他企業可以向通威學什么?
王祎:此次走進通威的交流中,通威農發展現出的學習態度與能力令人印象深刻。其將學習內化為企業基因,面對外部環境變化與挑戰時,能夠迅速、敏捷地調整與更新,為企業自我更新提供了生動范本。
通威集團以包容開放的姿態支持創新,不斷探索與驗證人才管理等理念,充分彰顯了其在企業發展與技術應用中的前瞻性與實踐精神。
張月強:我總結了八個字:前瞻、務實、創新、規范。通威集團之所以能在行業競爭中穩居世界500強之列,并保持持續發展態勢,其成功的關鍵在于兼具規范性作業流程與創新性思維。
在用友與通威的合作過程中,通威展現出的強大執行力不僅是對既有標準的嚴格遵循,更是面向未來的創新實踐。這種創新體現在各個環節:當項目取得成果時,通威給予充分肯定與支持;當面臨不足或需要改進之處,通威則發揮引領作用,推動創新探索。
“前瞻、務實、創新、規范”這四個特質,正是通威發展歷程中最值得借鑒的寶貴經驗,大道至簡,這些樸素的理念恰恰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李凌峰:企業推進數字化轉型與人工智能應用,通威帶來的價值主要體現在思維觀念革新和技術業務賦能兩個層面。
首先,在思維觀念上,當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加劇,數字化與人工智能浪潮的沖擊,促使企業和個體增強危機意識。對于認知充分、準備充足的優秀企業而言,這種轉變是機遇,能夠幫助其在未來的競爭中脫穎而出。這種思維層面的提升,為企業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其次,在技術與業務層面,人工智能的應用在“替代、增強、協同”三個維度,為企業帶來了切實的改變。在替代方面,自動化和智能化技術能夠高效完成重復性、規律性工作,優化業務流程;在增強方面,人工智能技術賦能員工,提升其專業能力和工作效率;在協同方面,實現了“硅基人”(數字技術)與“碳基人”(員工)的深度融合與共生發展。員工借助數字化工具,得以從煩瑣的事務中解脫,工作變得更加輕松高效;組織協同使企業運行效率顯著提升,溝通成本大幅降低;企業整體則實現了降本增效,組織能力得到全面加強。
最后,盡管目前企業在數字化轉型和人工智能應用上仍處于初期階段,但隨著技術的持續發展和實踐的不斷深入,未來三年必將迎來更多突破與創新,為企業發展注入更強勁的動力,創造更大的價值。
關于用友BIP | 數智人力
用友BIP數智人力融合人工智能技術,以“賦能員工 激活組織”為宗旨,以提升企業組織能力為目標,基于“精準人才發展 敏捷組織變革 智能人力運營 卓越員工體驗”關鍵價值,圍繞人才招聘、組織與員工管理、人力共享、全面薪酬、績效管理、人才管理、國企應用、人力分析、員工服務等業務創新與管理變革,通過人才畫像、組織畫像、人力數智分析等數據服務實現智能人才發現,幫助企業實現人力資源管理效率提升、流程自動化、應用體驗改進和智能決策分析,推動人力資源管理范式升級。
作為唯一入選Gartner千人以上規模企業HCM云魔力象限的中國廠商,用友已經幫助包括54家一級中央企業、50家世界500強在內的逾9000家行業領軍企業推動人力資源數智化轉型,例如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兵裝集團、中國海油、三峽集團、中國電信、中國國航、中國中化、中糧集團、華僑城集團、中交集團、中國銀行、中國人保、首鋼集團、上海醫藥、新疆中泰、云投集團、陜西建工、云南白藥、雪花啤酒、歌爾股份、華住集團、居然之家等領先企業,同時服務了38萬家下屬成員企業,7000萬余用戶,在亞太大中型企業市場中處于絕對領先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