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來源:中國財經報
作者:李嘉亮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入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健全數據基礎制度,大力推動數據開發開放和流通使用。同時,適度超前建設數字基礎設施,加快形成全國一體化算力體系。
在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的路上,如何挖掘數據價值等議題引發理論與實務界的探討。
1
提升全要素生產率
新質生產力以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為核心標志,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
北京國家會計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葉康濤在接受《中國財經報》采訪時表示,當前中國經濟已經進入到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從過去幾年上市公司的發展情況來看,研發的作用占比越來越大。驅動上市公司市凈比增長的因素主要來自于數智化轉型、運營效率和研發投入。中國企業的價值創造日益由過去的消費驅動、營銷驅動,向制造驅動、技術驅動、運營效率驅動、數字化驅動、人力資本驅動、公司治理驅動轉型,展現了一個全新價值創造的新景象。
在此過程中,企業商業模式的創新越來越重要,而對商業模式創新成功與否的檢驗方式是它能否實現可持續的價值創造。
“商業模式創新點是推動在保證利潤貢獻的情況下追求銷售增長,或是在確保收入增長的前提下進一步提高企業利潤貢獻率?!比~康濤指出,提高利潤貢獻率有四種途徑,一是利用數字化、標準化實現流程再造,降低全流程的邊際成本;二是通過技術研發,實現技術要素對傳統生產要素的替代;三是提升商業模式的可復制化程度;四是借助數字技術,實現更好用戶價值挖掘,實現產品功能與價值用戶價值匹配,創造銷售收入。
為此,他建議,企業要更加精準化做精細的業績評價,明確評價誰、如何評價、如何激勵等問題;采用更加宏觀的業績評價,要結合產業鏈所有生產要素提供者的價值,提升企業所在生態圈價值創造能力;更加及時的業績報告,依靠新技術及時報告企業關鍵的價值驅動因子信息;減少會計定期報告的披露頻率,鼓勵企業多關注長遠價值創造,減少短期利潤操作。
“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要聚焦在價值創造。商業模式創新根本評價標準是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價值創造,這需要改進會計業績評價,采取更加精細、更加宏觀、更加及時、更加長期的策略促進企業價值創造?!比~康濤說。
2
數據資產要素成為發展“新引擎”
在大力推動數據開發開放和流通使用的進程中,新技術的應用將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用友網絡副總裁付建華認為,數據中隱含著企業轉型升級的解鎖密碼?,F代企業財務管理與新一代的云計算技術、大數據技術以及數智化技術進行深度融合,有效提升企業運營能力,提升企業合規及風險管控能力。
同時,新技術的應用還可以為數據資產的發掘應用實現更多。如提升企業的全面預算管理、多位精英給管理分析、實施績效跟蹤等目標。通過對財務及業務數據信息的匯總再加工,達到融合分析、領域分析和多維分析的效果,為企業科學決策提供數據支持。
“以財務共享為始,持續以價值財務為目標驅動企業財務數智化轉型?!备督ㄈA表示,企業通過協同共治、合規遵從、提質增效、風險可控、賦能業務、共享融合等流程,實現管理數智化轉型。
實現流通融合、數據融合和內控融合的深度業財融合,成為企業管理轉型的重要舉措。付建華介紹,流程融合的核心價值是打通業務和財務的流程通道,經濟業務發生后,能根據財務核算規則進行準確計量;通過財務核算結果,能追溯至業務。數據融合的核心價值是實現最小顆粒度記錄業務的真實信息、避免業財口徑上的差異;基于業財明細數據庫,可進一步進行數據加工及服務。內控融合的核心價值是企業財務融合業務環節,確保業務的合規合法;提前預判業務風險,給與業務預警并給予合理建議。
3
構建數據資產管理系統
健全數據基礎制度,是發揮數據資產價值的重要前提。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張敏表示,數據資產管理和傳統資產管理差異很大,數據資產和傳統資產的特征也存在非常大的差異。此時,如何構建新的管理體系非常重要。他認為主要從以下三方面考慮:
一是搭建數據資產管理的平臺。數據資產具有天然的數字化的基因,應該用數字化的手段對它進行管理,其基礎工作就是高質量發展的數據資產管理平臺。
二是提升數據資產管理能力。原始數據如果沒有流通起來是不能創造價值的,即便是流動起來創造的價值也非常有限。此時,將原始數據進行系統加工后變成高附加值的產品是提升數據資產管理能力的關鍵。
三是完善數據資產的管理制度。構建一整套基于數字化條件下的數據資產管理制度非常有必要。
“從政府工作報告的要求來看,上述問題將會陸續得到妥善的解決?!睆埫舯硎?,適度超前建設數字基礎設施,將會起到先試先行的效果,能夠加快形成全國一體化算力體系。屆時,將更好發揮數據資產的效能,充分發揮創新主導作用,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促進社會生產力實現新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