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消息稱工信部等四部門聯合頒布了名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方案(2025)》的文件,其中提到"2027年重點行業ERP國產化率不低于80%"的量化目標。這是首次把“大型制造企業ERP國產化率”納入量化考核。
但其實,這是順應時代要求、響應產業訴求的必然選擇。在全球復雜政治經濟環境下,關鍵軟件自主可控早已成為國家安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央國企需要國產化外,在國家重點行業、關鍵領域,核心民營企業及為央國企提供核心部件的制造企業,同樣需要ERP國產化,以保障自身及上下游信息安全。加之部分國際廠商將核心業務撤出中國,個別國外歷史產品到達壽命終點,升級費用動輒幾千萬乃至上億元,給中國企業的日常經營帶來巨大困擾,而中國的新一代軟件產品已在全球具備競爭力,軟件國產化成為很多領先企業的共同選擇。
1
大型制造業ERP軟件自主可控
還有哪些路要走?
過去十幾年間,中國大型制造企業普遍依賴國際ERP產品,因為彼時企業正處于規?;瘮U張期,業務覆蓋多基地、跨區域供應鏈,部分啟動全球化布局,對系統的多組織協同、全球化合規(如多幣種核算)需求迫切。而國外 ERP 憑借成熟技術,尤其在汽車、化工等行業的精細化排產、成本計算等場景表現突出,滿足了資源整合的高階需求。
但是近年來,中國企業的商業創新和管理實踐已經開始走到全球前列,從當年引進ERP學習先進開始進入可以輸出領先實踐的新階段。以用友為代表的國產ERP軟件廠商,在技術和產品能力上已經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市場滲透率也在顯著提升。國產ERP通過迭代,更貼合中國制造業 “多工廠多基地 + 精益生產” 模式,支持按訂單生產、按庫存/預測生產、按單裝配、項目型生產、邊設計邊生產等靈活方式;在 “自主可控” 戰略推動下,企業更重視數據安全,國產 ERP 在適應中國制造企業國情的智能制造、供應鏈數據保護上優勢明顯。
此外,在數智化轉型需求下,推動 ERP 選型標準升級。企業不僅要求 ERP 具備財務、供應鏈、生產、人力等核心模塊,更強調其從多系統的分散獨立應用升級為端到端拉通的原生一體化應用;需要通過AI應用,對接物聯網設備采集的實時生產數據(如設備 OEE),實現生產透明化;集成 AI 算法支持智能排產、供應鏈預警等。同時,不同行業需求也存在差異:例如航天航空需滿足 “試制生產+單件小批 + 嚴格追溯”;家電制造則需支持 “大規模定制”,實現訂單與生產 BOM 聯動。這時的ERP需要打破應用煙囪、數據孤島、智能碎片,還需要滿足私有云、公有云、專屬云、混合云不同的部署模式,更重要的,需要滿足自主可控要求。
但是對那些已經使用了很多國外 ERP 的制造企業而言,切換至國產系統面臨著一些擔憂和障礙。
其一,業務流程重構成本高。國外 ERP 深度嵌入企業生產模式,切換需梳理數千業務節點,流程制造企業的配料管理等模塊遷移可能導致生產中斷。其二,數據遷移復雜。企業積累的歷史數據(如多年的工藝參數)格式異構,與國外系統數據模型綁定,遷移中需平衡完整性與新系統規則,否則影響決策。其三,高端功能適配難。在全球化財務管理、復雜供應鏈優化等領域,國外 ERP 仍有優勢,國產系統需兼容國際業務并實現功能替代,對廠商行業理解要求極高。
2
用友BIP加速大型制造企業ERP
國產化升級替代進程
用友BIP作為用友新一代的數智商業創新平臺,從2017 年規?;顿Y研發和開展業務,已經歷經了9個多年頭,歷經國內外眾多巨型、大型企業的實踐與檢驗,最終證明是符合當前和未來全球企業數智化發展要求的新一代商業創新平臺。同樣,在國產化方面,用友BIP支撐了國內大量企業的國產化替代需求,并超越客戶期望,成功完成了國外系統的替換與上線工作。
在制造企業國產化ERP替代方面,用友BIP在產品和業務方面,有明顯優勢:
1. 原生一體化的產品與行業化解決方案布局,推進數智化升級
“原生一體化”與“集成一體化”有很大的差別,尤其是在統一數據治理、統一數智底座、 應用間無縫融合(端到端直接拉通)、統一 UI 等方面,給企業和用戶帶來集成一體化不可企及的價值。用友BIP從研發設計之初就堅持在統一平臺上的原生一體化。用友BIP可以滿足制造型企業人財務產供銷的全領域業務數智化,針對當下部分制造企業使用國外眾多系統的應用現狀,無論是在一線用戶的使用便捷性上,還是在功能完備性上,以及在數據共通性、界面統一性方面,均有了大幅提升。
用友BIP細分了不同制造行業解決方案,以適應不同生產模式、不同加工工藝制造企業的不同應用方式。目前已經有八大制造子行業,十六大細分制造行業的解決方案和套件。能夠更快的匹配客戶業務,形成有行業特色的BIP制造行業解決方案,為不同行業的制造企業提供定制化的國產化替代方案
2、權威認證的國產化適配和安全合規體系,滿足信創要求
支持安全合規體系:用友公司獲得等保三級、可信云認證及工業互聯網平臺安全能力五星評級,完成從國產芯片(鯤鵬/飛騰等)、操作系統(統信UOS/麒麟OS)到中間件的全棧式信創適配。
用友BIP同時也為軍工企業等敏感行業打造了"云邊協同"方案,滿足軍工三級保密標準。
3. 制造業深度場景的數字化賦能,放大技術與業務融合價值
通過用友BIP智能制造MOM,全力打造制造企業國產化替代的全域能力。在很多制造企業國產化替代的項目中,生產制造業務的國產化替代工作相對復雜,很多企業原有制造系統應用較深,涉及領域較廣,需要一個功能強大并能夠支撐企業制造業務平穩運行的平臺。
在整體框架中,用友BIP智能制造MOM包含了企業客戶在制造域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全業務需求,避免了以往數字化建設過程中L4級與L3級數據隔離、口徑不統一、需要點對點集成的問題,基于用友在企業級市場中的多年領先經驗,將L4計劃層、運營層業務數據與L3執行層貫通,真正實現客戶的產銷數據實時反饋,及時調整,做到柔性制造、產銷協同。這也是與傳統國內外,以工廠/車間層為主的MOM廠商的較大區別。用友BIP智能制造MOM,解決了長期以來制造企業運營層與工廠/車間層的數字化脫節或點對點集成的現象,真正實現了從制造執行到制造運營的轉變。
4. 成熟方法論、智能交付與專業服務體系,按需選擇適合路徑
用友建立了完整一整套的ERP軟件國產化替代分層策略,這種方法論協助國內制造企業在國產化替代過程中分層分級進行,用友方充分評估,根據自身服務經驗給與建議。
根據企業業務特點、原有系統建設情況以及數智化轉型方向等,我們基本可以總結出三類大型企業 ERP 國產化替代策略:一是部分運營管控類大型企業,或大型企業集團下屬產業板塊,由于業務關聯度高,業務應用緊耦合,會進行ERP 整體替代;二是部分大型企業在財務、人力等關鍵領域縱向整合程度高,ERP 替代會采取從集團總部向下推行單領域應用的縱向貫通和全級次替代策略;三是部分大型企業,通過將高耦合度的 ERP 系統解耦,使得各產業板塊的諸如供產銷、物流和研發等系統形成獨立體系,應用入口和界面也進行了封裝以改善用戶體驗,解耦后的 ERP 僅剩后端賬表及核心業財未替代。
當前,以央國企為代表的諸多大型企業都成立了自己的數科公司,以承接國產替代的任務和推進數智化轉型。在這個過程中,數科公司與服務商的高效、緊密協作也成為新課題。
AI時代已經來臨,作為企業數字化領域的領軍企業,用友在一些企業已經開始采用智能交付的方式,以提高項目交付效率與質量?;诖竽P偷?AI 技術的成熟與普及給交付革新帶來了新的革命性工具,實現“以客戶價值為中心,快速上線、快速見效、合適成本”。
同樣,與國外一些廠商不同,用友作為原廠商永遠會保留相應規模的自有交付服務團隊,為部分客戶,包含一些國產化替代客戶提供原廠商的實施、客開、咨詢等專業服務,同時也會更大規模地與中國及全球專業服務商合作,由專業服務商基于用友的產品為更多的企業和公共組織客戶提供咨詢、實施、客開服務,共同為客戶創造價值。
3
大型制造企業ERP國產替代成功實踐
用友已經為數百家國內企業提供了國產化替代方案,并成功替換了核心應用系統,例如某裝備集團是集科研、開發、制造、貿易、金融為一體的大型企業集團,幾十年的發展,此客戶已經成為我國最具規模、成套能力最強的中壓、高壓、超高壓、特高壓交直流輸配電設備和其他電工產品的研發制造、實驗檢測和服務基地。通過2年多的考察,評選,客戶最終選擇用友作為國產化替代的數智化合作廠商。目前一期在6個月時間內,便實現了多家子集團的成功上線。后續將在下屬60余家公司全面部署上線用友BIP,涵蓋財務、供應鏈、生產制造等多領域業務。
此次該集團通過用友BIP替代了原有國外ERP系統,集成SRM、CRM、 PDM、MES、WMS、財務共享等專業系統,形成一體化管控平臺,實現企業研、產、供、銷、人、財、物全價值鏈協同管理,助力企業"戰略+運營"管控全面升級。通過完善主數據管理體系,統一數據標準、開展數據治理,實現管控、流程、數據、集成等規范全面統一。這也成為了此次項目的突破之一。通過成熟的國產軟件升級方法,打造特色實施路線,實現項目高質量敏捷交付。一期整體項目上線進度比預期提前2個月。
制造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在政策加技術的雙輪驅動下,積極投身于數智化轉型浪潮。通過安全可控、自主創新的技術體系,構建能夠實現國產化價值替代的“中國方案”,成為我國企業實現數智化轉型與商業創新的必然選擇。用友BIP以新的思路、新的應用將數智化與信創化相結合,形成中國企業真正的價值替代ERP解決方案,扎實推動企業實現質量更好、效益更優、競爭力更強、影響力更大的發展!
電子書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