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id="1zjh7"><i id="1zjh7"></i></p>

<ol id="1zjh7"></ol>
<th id="1zjh7"></th>

    <track id="1zjh7"></track>

        <ruby id="1zjh7"><b id="1zjh7"></b></ruby>
          新聞發布
          立即打印
          媒體聯絡
          田園
          用友集團 +86 1521 0340 959 tianyuanh@yonyou.com
          《商業創新現場》|一棵“止血神藥”的產業互聯網之旅
          2021年12月14日


             


          欄目介紹


          《商業創新現場》為用友與鈦媒體聯合重磅推出的一檔技術商業綜藝視頻節目。通過代表性行業的真實創新場景呈現,以企業家王文京的視角,走進中國極具創造力的代表性企業;以企業家對話企業家,來一場觸及商業靈魂的對話,還原產業互聯網時代商業創新方法論。每周一于用友公眾號、視頻號和鈦媒體App首播。


          《商業創新現場》第一期,聚焦“一棵‘止血神藥’的產業互聯網之旅”。這棵神奇的“止血神藥”就是中國傳統名貴藥材三七。節目組在總結為什么第一期要特別挑選“三七”時,大家一致認為,“三七”有四個特別的代表性:特別偏遠的地區,特別落后的行業,特別大的困難,特別少的資源。然而,就是這樣特別不被看好的“三七”,卻走在了數智化的最前沿。


          本期節目特邀了祖孫三代都在云南種植“三七”的文山市苗鄉三七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余育啟,近距離直擊中國傳統名貴中藥材的生產現場,并看數智技術應用和產業互聯網建設,如何賦能農業與流通服務,重新構建更廣泛的產業生態。同時王文京與余育啟也進行了一場有趣的對話。


          《一棵“止血神藥”的產業互聯網之旅》


          “其實是在干掉我們自己,而且還是用我們的技術幫別人來干掉我們?!?/span>文山市苗鄉三七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余育啟笑著說,將三七產業平臺搭建起來,就意味著要砍掉公司原有的流通業務。然而“干掉”自己,他一點都沒有猶豫,對他而言,這是踏上產業升級之路必然要有的覺悟。



          然而,理想照進現實,當先進的數字技術遇上傳統的中草藥,從對話語言到思維邏輯都截然不同。苗鄉三七和用友,這樣兩種截然不同的經濟形式的代表,將如何跨越農業經濟到數字經濟的鴻溝?


          古老中藥材的商業創新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止血神藥”一直難以產業化


          “神仙傳與世人家,奪命金丹無價?!泵鞔铩断蓚魍饪萍灧健罚ü?378年)中這樣描寫三七的價值,并對三七冠以“飛龍奪命丹”的美譽。200多年后,三七被遍嘗百草的李時珍記錄于《本草綱目》,“此藥氣溫、味甘微苦,乃陽明、厥陰血分之藥,故能治一切血病,與麒麟竭、紫礦相同。


          這里說的三七,指的是五加科人參屬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和根莖。由于有止血、抗血栓、補血、作用,三七作為中國傳統中草藥流傳千年至今?;诂F代藥理對三七成分的研究,相當一部分的三七中成藥制劑在用于心腦血管疾病的防護及治療,比較常見的,心病心絞痛患者常服用的復方丹參滴丸的主要成分就有三七,云南白藥集團旗下的一系列藥品的主要成分也是三七,國潮牙膏田七更是如此。三七已經成為現代生活離不開的一味名貴藥材。


          三七價值如此大,其生長條件卻極為苛刻。主要局限于北緯23.5度附近的中高海拔地區,喜溫暖而蔭濕的環境,全球分布范圍極其狹小,可以算得上是中國的特有物種,而中國三七產量的90%都在云南。



          在種植上,三七也有兩個難點,一是種植周期長,二是連作障礙。三七播種之后,一般需要3年的時間才能開挖,種植年份達不到3年,藥用價值很低;三七的連作障礙主要指的是,一般收獲一次之后,三七地塊要休整20年以上才能再次種植,不休整直接連作會有根腐等病蟲害發生。所以尋找下一次播種的地塊是三七種植戶的一大難題。


          另外的難題會出現在三七的采挖季節。三七從采挖到被采購商拉走,要先經過存儲、修剪、烘烤等諸多程序。一般到這個時候,三七種植戶會到處尋找加工場地,如果租不到加工場地,只能在馬路邊或露天空地加工,遇到雨天,三七被淋會導致發霉、發臭。種植戶也需要自己去找零工下車、擺放、修剪三七,采挖季零工難請、費用高。


           

          三七加工的不同階段遇到的問題


          產業互聯網來了


          從祖父輩開始,余育啟一家就已經在種植三七,至今已有75年的歷史。從祖父余和謙在抗戰中萌生用三七治病救人的念頭,到父親余子畏種植無公害三七,作為第三代的余育啟現在已經將三七帶上了技術驅動下的規?;?、規范化的產業創新之路。“創立苗鄉三七品牌這20年,產業基礎和產業能力是有的,但是我們沒有數字技術能力?!?/span>后來,余育啟找到了數字技術的同行者用友。



          “2018年的4月份,我們公司管理層集中在一起,當時是討論場景,如果說10年后這個產業的場景會是什么樣?我們畫了一張圖,這張圖后來一看其實它是一張產業互聯網圖?!痹诒酒凇渡虡I創新現場》的訪談中,余育啟回憶起了參與搭建智慧農業平臺的整個過程。



          “他(余育啟)希望利用互聯網技術來改造升級這個產業,這份情懷對我們很有感染力?!庇糜丫W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王文京談到。后來的一年多,用友派駐了十余位工程師扎根苗鄉三七產業現場,開始了智慧農業平臺的重構歷程。


          現在從雙方的背景看,一方是接地氣的農業科學家代表,一方是曾經遠離田野的數字技術專家,背景不同、話語不同、立場不同?!拔覀兪欠浅7浅鹘y的,而用友是站在互聯網數字技術的最前沿的?!庇嘤龁⒑敛恢M言,雙方的對話語言和思維方式都截然不同,在打造產業互聯網平臺的過程中,“不斷地碰撞,甚至有時候是不斷地吵架,然后又不斷地融合、相互的理解?!?/p>



          最終,三七產業互聯網平臺,在融合用友商業創新平臺(用友BIP)與苗鄉三七行業經驗的基礎上,發揮雙方各自優勢,采用共創共建模式搭建起了產業級、社會級的商業創新平臺。該平臺基于精準的用戶場景,從企業到產業,重構傳統作坊式運行模式,集三七種植、加工、倉儲和交易各產業要素,打通了三七產業鏈農端、工端、商端的全流程。


          目前,平臺已累計生態成員超過8000家,三七產業參與者近3萬人,服務三七種植面積16983.51畝,商品與服務交易超過3600家,活躍度超過70%,加工、倉儲、銷售和交易各項指標增長迅速,大大促進了三七產業新的改造升級。


          通過三七產業互聯網平臺,三七的傳統農耕&貿易模式經過一系列改造、升級,實現了商業創新和蛻變,推動了所在產業的高質量、數智化發展,該平臺也成為云南省委、省政府“數字云南”建設倡議的最佳實踐之一。


          回憶這段歷程,王文京總結:“三七智慧服務平臺后端實際采用了‘平臺+中臺’的思路,然后根據苗鄉三七業務要求在前端應用上進行了完全重構,探索下來覺得這個模式還是一個對的模式?!?王文京認為,苗鄉三七的創新之處在于,三七智慧服務平臺對苗鄉三七業務的助力不是說幫它從農業經濟到工業經濟,然后再到數字經濟,而是實現了從農業經濟直接到數字經濟的跨越。


                 

          更多精彩內容,打開用友視頻號或鈦媒體App觀看正片視頻,也歡迎在評論區參與討論。


          溫馨提示:三七雖無明顯毒副作用,但并不是“人人適用,可長期服用”,有禁忌癥,建議遵醫囑,科學服用三七。)

                 


           


           


          911国产自产精品a_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无码_国产a∨天天免费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
          <p id="1zjh7"><i id="1zjh7"></i></p>

          <ol id="1zjh7"></ol>
          <th id="1zjh7"></th>

            <track id="1zjh7"></track>

                <ruby id="1zjh7"><b id="1zjh7"></b></ruby>
                  ·